南島文化巡禮

立足臺灣 ‧ 連結南島

南島語系民族是指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的島嶼以及東南亞兩個半島(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上的族群,這塊廣闊海域與島嶼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東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島,西至非州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中間包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等,但不包括澳洲,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總人口數約有三億人,但大多數集中在東南亞地區。由於南島語系所涵蓋的範圍區域廣大,自然環境差異加上幾千年的歷史演變,形成獨特、豐富且多元的南島文化。根據人類學者的研究,南島語系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徵,包括採用高架住屋與地面保持距離以避濕氣及蛇蟲,以山田燒墾方式農作,善織布編簍及狩獵漁撈等傳統。

早期臺灣的住民所使用的語言屬於南島語言,與東南亞、南太平洋島嶼使用的語系相同,因此被歸類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南島語族分布甚廣,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布的最北端,有證據顯示臺灣和南洋群島的南島民族,尤其鄰近的地區,千百年來都保持交流往來,並非孤立的民族。

目前臺灣島上(含蘭嶼)的原住民族人數約有 54 萬多人,約僅佔世界上南島語系民族人口總數的 0.002%,但據多項的考古研究發現,推論臺灣應該是數千年前南島語系民族擴散的起源地,臺灣在古代南島民族起源和向南洋遷徙的過程中,佔有關鍵性的地理地位。

在漢人大規模遷居臺灣之前,臺灣早已為南島語系民族所居住。居住在台灣的南島語系民族,可分為原住民族與平埔族群,其中原住民族共有十六個族,多數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也正面臨急速現代化的問題;平埔族群則多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亟需強化語言文化振興。(內文出處:原住民族委員會官網、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官網、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